中景互维带您了解文化旅游发展的困境与痛点

日期:2023-04-26 | 人气: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开发各民族各地方的特色文化,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价值,还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因此,文化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文化旅游是以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核心吸引力,吸引人们前往异地进行观光、体验、休闲、感悟的一种旅游活动。文化主题决定了旅游项目产品的特色性、唯一性、品牌性和市场影响力、吸引力和垄断力。如果没有文化融入,产品、业态、功能布局、建筑风格、特色、品牌与形象都将无从谈起,甚至连后续的宣传、文创都找不到依托、摸不准噱头。

文旅产业痛点

1、基础设施问题。目的地少在城市中心,缺少道路、水系、植被、环境、管网、水电气基站等等,旅游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2、公益性项目问题。文旅目的地公益性项目如博物馆、艺术中心、剧院、游客服务中心等投入大、产出小,且运营绩效偏低。但是,这些公益性项目是目的地精神气质的呈现,没有这些文旅目的地就会过度商业化。

3、知识产权问题。文旅目的地缺乏真正的原创内容,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严重,同质化较为普遍。

4、第三方平台问题。部分业态过度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容易在经营中丧失主动权。

5、“游客、服务提供者、场景”三要素满意度问题。围绕三要素的满意度普遍偏低,比如说,游客不受重视,体验与付出不成正比;一线服务提供者不受尊重,其收入基本上处于社会最低端;场景体验感低下、缺乏美感,而且各场景之间信息孤岛严重,文旅目的地各品牌、各业态之间数据不共享。

6、创新成本问题。随着消费新生代的崛起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文旅产业越来越细分化发展,企业将面临越来越高的创新成本。新的旅游线路在不断增加,但单条线路的游客数却在下降。如果不在细分领域持续保持创新,就难以适应如今消费需求变化迅速、产品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时代特征,将面临不可逆的用户流失。

从未来市场需求来看,文化旅游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需要,并且在旅游频次上也在不断增长。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到中国文化旅游景区参观游玩。当前中国的文旅大消费产业开始呈现出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等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还是需要从资源、产品、服务、营销、渠道及资本创新等层面重塑产业结构,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从用户角度进一步深刻挖掘人的需求。

两种文化“硬伤”

一是没有强化保护意识。没有强化游客及原居民主动和自觉保护独特地域文化的意识,更有甚者为旅游开发而开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味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使民俗过度商品化,或嫁接了不符合本区域的其他文化元素,偏离本来的面貌,破坏了民俗文化的原真性,致使民族民俗传承出现文化变异,形成不伦不类的文化产品。

二是不限制旅游活动。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而不加限制的旅游活动导致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的强大人口流和信息流,在促进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传播的同时,却使外来文化的知名度、渗透力和影响力超越了土著文化。

我国文化产业内部存在不同业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常态文化产业,利用高科技兴起的创意产业,再有就是依托或借助旅游业为龙头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各种业态并存,都需要以创新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