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景互维细究“反向旅游”现象—什么是“反向旅游”
日期:2023-09-19 | 人气:
什么是反向旅游?目前尚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研讨的是青年旅游的不同选择倾向——可以是旅游理念的非主流,可以是时间选择的错峰、地点选择的“错城”“错地”,还可以是信息技术以及虚拟现实、元宇宙技术应用带来的“云旅游”……年轻人玩出的新花样、展现出的青春力量,让我们看到了旅游的多种可能性。
(一)躺平式旅游
饿了么发布的《2022年火炉城市外卖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旅游城市酒店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长了三成,“躺吃旅行”成为旅行常态。年轻旅游者并不热衷于传统的旅游景点,他们更喜欢的是选一个陌生的城市,住酒店、吃外卖,错峰错城只为躺得舒服。鹤岗这个因为过低的房价吸引网友注意的东北小城也因此火了一把。超高的性价比,使得奔赴三四线非旅游城市成为出游新思路。对于承压已久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旅游的真正主题是缓解疲劳。“躺平式旅游”或许应该叫“疗养”。
(二)摆烂式旅游
每临假期,想到全国各大热门景区的人山人海、放假后的连续调休,年轻人顿时没了出去的欲望;假期还没开始,就感觉累了。“摆烂式旅游”中,年轻人不再选择详实的攻略、卡点的旅程,他们选择暂歇在某个陌生地方,没有方向了就找个当地人问问景点,饿了就钻进热闹小巷里体验一下当地美食,累了就歇一歇,平均300元就能享受大城市可能花费5倍才能享受的酒店服务。当景点被商业化变得千篇一律没有惊喜,当网红打卡地被人山人海淹没,旅游回归了最本真的形态,轻松舒适成为最重要的追求。在“摆烂式旅游”里,目的地是哪里不重要,有没有收获也不重要,能轻松就好。
(三)寺庙游
当人们逐渐习惯年轻人的躺平和摆烂时,年轻人又涌进了寺院。2023年随着旅游业渐渐复苏,“寺庙游”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根据巨量引擎的数据,自开年至3月22日,“寺庙”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同比增长600%以上,其中有44.3%的搜索者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18岁至23岁的年轻人群的偏好度更是高居榜首,寺庙成了年轻人的新宠。参拜、义工、短期禅修营等新鲜玩法成为消解求学、就业和生活等压力的出口。不断创新的寺院文创产品和旅行套餐,也吸引了青年游客的关注。
(四)特种兵式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复苏,高喊躺平、佛系的年轻人又一下变得疯狂。坐夜班火车、目的地暴走、精准计算时间、拍照打卡分享,“特种兵式旅游”在大学生中流行开来,他们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以清明假期为例,4月4日至5日,同程旅行平台上,62%的00后游客选择了夜间(晚9时至早9时)出发的航班和火车,近三成00后游客一天之内打卡超过4个景区,宁可鞋底走穿,也要把景点看完。北京、重庆、武汉、西安等景点相对密集、火车高铁和市内公共交通便利的旅游城市成为大学生热门打卡目的地。这样的反向旅游,更像是一场极限挑战,却让不少年轻人从中体会到了诗和远方。
(五)Citywalk
继“特种兵旅行”之后,Citywalk又在今夏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与“高强度”“打卡式”的“特种兵旅行”大相径庭,多被译为“城市漫游”的Citywalk强调的则是“随心所欲”“慢节奏”,以及“沉浸式”的体验。Citywalk人群画像特征也十分突出,年轻人占大多数。相关数据显示,性别方面,女性超过八成;城市等级分布方面,一线城市占42.77%,新一线城市占28.11%。数据显示,在热度城市方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街景丰富的城市是年轻人Citywalk的首选。在专业组织或专业人士的带领下,付费体验一次知识与趣味兼具的城市漫游,正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其中。